方工:坚持廉洁从政,重要的是培养健康情感

发布时间:2013-08-29浏览次数:16

 

身为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做到廉洁自律永葆先进性,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掌握法律知识十分必要,但并不够。一些受过多年政治教育,并不缺少政治、法律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甚至领导组织、宣传工作或领导司法机关的人,之所以也会沦为腐败分子,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情感改造,或改造不彻底。
伦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最直接的来源是欲望这一最基本的情感,换句话说,情感是行为最直接的动力。所谓情感,是个人内心对任何事物本能和自然的感觉和看法,影响着个人的观念。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应该加强情感改造,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和巩固健康情感的教育。所谓健康情感,是那种爱国爱民、敬畏真理、珍惜人格、向善疾恶的善良情感。
健康情感是廉洁自律的保障
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廉洁自律,做到廉洁从政,不仅是完成政治任务的需要,也应成为个人健康情感的自然需要和追求。现实中,有人能够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有人腐化堕落,损公肥私,成为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两类人的区别,归根到底是内心世界即情感的不同。情感不同,对廉洁与腐败的态度,对廉洁自律的追求就不同,其行为就必然产生差异,导致不同结果。
人们对腐败现象有不同的情感,有积极的鄙夷、厌恶、仇恨等,也有消极的羡慕、宽容、追求等。如果内心排斥和拒绝腐败,这种发自情感而心甘情愿的廉洁,必然成为自然和自觉的操守,严格自律就可以获得最可靠的保障。反之,如果情感不健康,缺乏抵制腐败追求廉洁的内心动力,只是畏惧于被发现和被追究的不利后果,心理上处于既想伸手又怕被捉的矛盾冲突状态,是谈不到严格自律的,一有机会,不健康的情感就会兴风作浪,推动人走向腐败。
健康情感是正确政治思想的基础
对一些公职人员不能以人民利益为重,做到廉洁自律的问题,从个人因素讲,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标是行为,其本就是内心情感。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对积极投身党风廉政建设,坚定反腐败斗争决心至关重要。但是正确的政治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空中楼阁,无论是对它的建设,还是对它的学习,都有着坚实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健康情感。
健康情感的根基作用,首先体现在没有健康情感就没有信仰。信仰是学习正确政治思想的精神支柱,缺乏信仰,正确政治思想就不能变为人的自觉认同和积极实践,不会产生力量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对正确政治思想喜爱的健康情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看待它,也就谈不到信仰,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掌握政治思想的表现,即使不是虚伪的,也是虚幻的。不真实必然不扎实,不能深入情感。与情感存有隔阂的政治理想,只能起到表演中的台词作用,不但不会有效激励廉洁自律防止腐败,还会损害党风、社会风气以及削弱政治思想的影响力。
健康情感的根基作用,还体现在没有健康情感就缺乏良好道德。道德是政治思想的又一有力支柱,背离道德要求的政治思想,不会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情感决定着对道德的态度,既是道德的组成部分,也是道德的基础。古人也琢磨到了这个道理,如孟子就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遵守道德,应该是一个人内外一致的追求,这样才能成为精神和行为高尚的人。如果情感不健康,与道德形成割裂冲突的关系,虽在监督的约束下可以遵守制度,但是不可靠,难以保证关键时刻依然坚定。所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只有发自内心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的情感,才能形成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并持之以恒。
没有健康情感,就没有信仰和道德,对正确的政治观念就难以理解、难以认同,即使入于耳,也不会入于脑,更不会内化于心。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是实现政治理念、政治目标的根本条件。在这种健康情感的激励下,才有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而学习和实践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强烈积极性和自觉性。即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是在具有对人类、对被压迫人民充满深厚感情的基础上,才有为人类的解放研究和创立科学理论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动力和实践。
所以可以说,对人的行为来说,政治思想是方向盘,情感则是发动机。
健康情感培养方式需要研究
培养健康情感,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达到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目标,是一门科学,应该重视和研究培养健康情感的客观规律和实现途径。其中政治理论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但必须防止脱离实际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做法。那种不看对象,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概念说教,看似是具有高度政治正确性的教育,但因为缺乏针对性,所以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会造成逆反心理。事实上,口头掌握政治理论并不复杂,但是改造和培养健康情感,从而做到对政治理论真信、真学、真做,则困难得多。政治教育、纪律要求、问责措施、警示教育等等都可以起到明确是非、抑恶扬善的作用,但要达到从根本上、基础上树立道德情操,保证廉洁自律的目标,这些教育措施和内容远远不足。
情感是受教育影响而形成和巩固的,它的养成只能从后天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中实现,要受到理性的指导。爱与恨的情感,与一个人对事物和活动的理解、认识密切相关,决定情感性质的重要条件,是对人生意义的认识。热爱人民的情感,源于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和对自身离不开人民这一关系的认识;对腐败疾恶如仇的情感,源于对善恶的价值判断,对腐败危害后果的理解,对它祸国殃民害己性质的认识。这种对善恶的价值判断,不能无师自通凭空产生,需要教育和学习,这是培养健康情感的重要途经。健康情感是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学习、体察、感悟和实践而改善和养成的。
同时,个体所处环境状况和先进模范人物群体,对人的情感性质会发挥极大影响,风气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成员学习和巩固健康情感。如革命战争年代,反动军队里的官兵,一旦进入革命军队,就会产生脱胎换骨的转变。再如工作出色的先进单位,成员总是积极向上人心舒畅,而问题频发的落后单位,成员往往心态不良,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这充分说明,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一个团体,营造文明健康廉洁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人们健康情感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十分明显。
健康情感缺乏者不能掌握公共权力
情感可以变化,可以改造,但不是绝对地适用于一切人。理想化地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培养适应执政为民所需要的健康情感,不符合实际。总有一些人的恶劣情感不可能改善,有些人至死也不会改变自私、冷酷、残忍的情感。对这种人,只要不触犯法律,社会应该予以包容,但绝不能让他们掌握公共权力,必须采取措施,把住入口,使他们远离权力。辨别情感性质,从源头把住选人用人关口的政策实施,也是对改造健康情感有利的一种现实教育。
把住用人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就需准确判断人的情感性质,这是把关能否恰当有效的关键。要全面认识某个人,不能仅看他公开的政治表现,必须考察他的情感性质。许多腐败分子的丑陋表演,充分证明了这个事实。他们是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公开给人以政治立场坚定,甚至富于理论修养的假象,而内心则是自私自利、无视群众、信仰缺失——他们真正感兴趣和实际干的是利用职权攫取私利。
在这种情况下,群众的选择和监督,是保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员唯一有效方式。只有坚决发扬民主,依靠群众,才能保证选择和任用的是情感健康道德过硬的人,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如果情感不健康,缺乏坚定信仰和道德修养,政治思想和观念虚伪、错误,表演得再精到,也总会暴露出来。一个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情感是不是健康,对群众有没有爱心,政治思想是不是真实,在他的生活中、工作中、人际交往中,一定会通过态度观点、言谈举止等行为展现出真实的一面。对此,个别人、少数人精力和范围有限,不可能全面了解、发现,给予有力监督,但多数群众则借助社会多种监督手段,完全具有这种能力。无数腐败分子因被群众举报而受到查处的事实,证明群众对公务人员最了解,最有发言权,监督最有效。关键是,只有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才能通过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察觉和发现被监督者的真实情感,择优汰劣,把住用人关和监督关。
                                          (作者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政协委员)   来源:《检察日报》